正规实盘杠杆平台排行
正规杠杆平台排行

股票场外配资 房地产快要触底了

183次浏览

Global X ETF首席投资官Jon Maier表示,央行官员有能力将通胀率恢复到2%的目标,只是过程会非常艰难。虽然目前美国的通胀可能已经见顶,但货币政策的效果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渗透到经济中。

自从2021年地产行业信用风险加剧之后,行业的景气度加速下滑。而城镇居民最大的体验就是,过往持续的房价上涨中断了,房价开始出现了明显下跌。

本周国投证券中期策略会上,经济学家高善文指出,房价经过过往两年多的调整之后,已经回到了合理水平,但是房地产价格仍然在加速下行和探底。如果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形成价格底,那么这个价格底是会低于合理水平。

那么问题来了,接下来的房价将会如何完成筑底?如何去预判房价的底部支撑?房价的合理估值水平是什么?后续房价会如何完成修复?

我们邀请了嵩山论市的专家,与您一起探讨未来房价筑底和修复的过程,与您一起从供需、利率、金融风险、宏观形势角度出发,探寻房价下跌趋势会如何终结。

问答实录

①丨什么是房价合理水平:估值的隐含逻辑

- 房价收入比、租金回报率作为房价估值,各有缺点

主持人:

  本周高善文博士在策略会上,提到当前房价已经回到合理估值,但是之后依然会下跌。我们对这个房价的合理估值比较感兴趣,究竟我们应当如何衡量房价是否合理,如何判断房价的高低?

1丨房价收入比的局限

通常我们在讨论房价估值水平的时候,喜欢用房价收入比这个指标。房价收入比就是家庭居住房屋平均面积的价格,与家庭年收入的比值。分析师还经常使用这个指标做国际比较,从而得出中国房价过高的结论。常见的比较形式正如下图所示。

图:世界重点城市房价收入比

数据来源:Numbeo,嵩山论市

但是房价收入比,很难做跨国比较,因为数据口径上,中国的面积口径要考虑建筑面积的套内外、得房率,而且各国的收入口径差异也很大。

另外,不同国家的国民收入阶段也差异很大,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差别也很大。不同国家的产业结构差异也很大,很难通过房价和收入的比值,简单推算房价的泡沫程度。

在中国国内,各能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也呈现出很大差异,毕竟中国的居民住宅有一定金融属性,房价中隐含了房屋的流动性定价,也很难用纯收入比值的角度去衡量估值。

图:中国重点一二线城市房价收入比

数据来源:Wind,嵩山论市

2丨租金回报率的局限

除了房价收入比之外,很多分析师开始使用租金回报率作为衡量房价的指标。毕竟租金相比于收入,刚性更强。而且使用租金回报率,可以更好衡量纯居住以外的住宅需求,也能更好衡量存量住宅价格的合理性。

当房价下跌时,租金调整速度尚慢,租金回报率可能出现回升。以香港为例,2022年之后,香港的租金回报率明显回升,正好就对应了房价估值水平的下跌。具体我们使用70平米左右的C类住宅为例说明,详见下图。

图:香港C类住宅售价指数和租金回报率

数据来源:Wind,嵩山论市

使用租金回报率对房价估值,更多的思路类似于股票的DCF估值,强调了房产的收益属性。然而纯租金回报率,还需要考虑房屋的持有成本,以及当地的融资成本。单一的租金回报率上升来证明房价回到合理区间,说服力并不强。

此外,我使用一线城市代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和二线城市代表青岛的租金回报率做研究,发现2021年至今样本城市的租金回报率是有所上升,但是仍然整理在1.7-2.25%的水平,也受到了整个利率环境的约束。具体详见下图。

图:上海、北京、深圳、青岛的住宅租金回报率

数据来源:Wind,嵩山论市

3丨房价估值的隐含增长预期

其实讨论房价的合理估值,本质上是想判断未来房价长期稳定的中枢。而中国的住宅,既有城镇新增人口和人均居住面积改善的支撑,也涉及到类金融资产和利率定价的问题,所以并不能简单通过单一指标判断房价是否合理。

另外,过往房价的十几年整体景气周期,既有城镇化、人口增长的基本面支撑,也有M2增长和货币流动性的带动,本质上过往的房价隐含了中国经济、货币投放、居民购买力的增长预期,所以使用过往周期的估值逻辑,也无法寻找房价未来的底。

接下来我准备从供需基本面、利率定价、金融风险管理和宏观环境角度,分别去尝试探索房价筑底和修复的逻辑。

图:中国M2余额和统计局口径房价增长趋势

数据来源:Wind,嵩山论市

②丨供需底:房价和预期螺旋下行趋势未止住

- 地产市场需求端下行速度超过供给端,行业被动累库

主持人:

  按照您的说法,房价从不同的角度切入,都会有不同逻辑的底部支撑,并形成不同的筑底逻辑。那我们从最基本的供需角度去看,毕竟2021年房企信用风险暴露之后,大量房企减缓了拿地和施工,供给开始收敛,但是同时地产行业的需求开始收缩。也有经济学家认为,后续供给收缩的背景下,房价会开始反弹。您是怎么看到地产市场的供需变化?从这个角度看地产行业将会如何筑底?

1丨当前房价预期和房价的螺旋下降

当前房价体现出的地产行业供需压力,核心是宏观经济“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”三重压力在地产行业的体现,特别是房价直接体现了购房者的市场预期。而房价的下跌会引发购房者对房价预期的进一步恶化,最终形成预期到价格的螺旋下降。

具体我们使用央行季度储户调查报告的数据做说明,央行储户调查报告中,预期房价上涨的被访储户占比持续下降,与此同步的是,新房和二手房价格下降,并形成一定负反馈。详见下图。

图:房价预期与新房、二手房价格趋势

数据来源:Wind,嵩山论市

2丨需求端下滑速度超过供给端:被动累库

此前有经济学家认为,中国的房屋供给端出现了较大收缩,而市场需求仍然有很大的企稳回升迹象,所以2024年房价上涨是大概率事件。这个判断本身的逻辑是成立的,但是2024年一季度行业景气度加速下行,整个地产需求端下行速度超过供给端,所以造成了行业的被动累库。具体详见下图。

图:地产需求端下行速度超过供给端

数据来源:Wind,嵩山论市

3丨冰山指数:新政后的价格筑底预期

当前市场核心的聚焦在于,5月以来整个二线城市接近于全面放开限购,而517新政打开个人按揭利率下限,并将首付比例降到历史最低,并推进去库存的再贷款计划,支持收购现房——这些政策能否扭转地产行业房价与预期的螺旋下行?

从供需角度看,扭转行业螺旋下行,一定是买房者预期回暖,然后逐渐在价格上得到体现。目前市场上仍然过度关注成交量,而且是二手房成交量,其实是简单地以量来判断行业景气度,是有很大局限性的。

目前第三方的冰山指数,关注全市场二手房挂牌价的真实变化,发现2024年下半年可能会出现核心城市房价筑底的信号,这也是体现了“政策支持→市场预期改善→出现价格见底信号”的逻辑。具体详见下图。

图:二手房价格冰山指数

数据来源:冰山指数,嵩山论市

③丨利率底:租金回报率、广谱降息和利率定价传导

- 住宅属于类金融资产,内含了利率定价逻辑

主持人:

  其实从某种角度看,房地产资产属于金融资产,而金融资产的定价都受到利率影响。您是否能从利率角度,帮我们分析一下房价筑底的过程?

1丨租金回报率和国债收益率

最近市场很多人拿房屋租金和国债收益率做比较。从某种角度上看,将住房出租,相当于持有接近于固定收益的金融资产。

虽然房屋租金回报很难和国债收益直接形成替代,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,北上深的租金回报率,除了2020年疫情和2015年6月降准降息组合拳时期,是始终低于1年期国债收益率的,而且在一个季度之内都得到了修正。

目前上海的二手住宅租金收益率,已经超过了本月的平均1年期国债收益率,未来大概率利率会有回调压力,而且租金收益率上行空间有限,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房价的下跌趋势。具体详见下图。

图:北上深租金回报率和1年期国债收益率

数据来源:Wind,嵩山论市

2丨利率本身和房价的传导逻辑

而房价与利率定价的传导,在2018年之前的周期里,有比较明显的“个人房贷利率下降,引发房价上升”的规律,这也是因为在行业整体景气周期里,房贷利率的下降,更容易刺激需求端增长,从而推动房价上涨。

而2018年到2022年一季度,房贷利率在5.4-5.6%反复波动,也没有体现同一时期利率债的波动幅度,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贷款利率周期钝化。在这个时间段里,特别是2019年7月为界限,整体的新房价格增速开始下降,到2022年二季度开始房价开始下跌,至今已经整整两年。

也就是在这个周期,整个地产行业景气度下行,单纯利率变化对需求的影响变弱,房价的利率定价逻辑也发生变化。叠加上我国居民一定程度上的资产负债表收缩,单纯房贷利率的下降并没有带来房价改善。这一点在今年一季度体现得更加明显,截止到3月底,2024年的个人房贷平均利率在一个季度内下降接近30bp,但是一季度的销售、房价都仍然出现了加速下行。

图:房贷利率和房价变化周期

数据来源:Wind,嵩山论市

3丨按揭与普通贷款利差,向房价的传导

我想采取另外一个尝试,去探究房贷利率对房价传导的影响。在我看来,绝对的利率水平确实有影响,但是不能忽视利率定价的相对表现。

在这里我使用监管披露的房贷利率减去平均贷款利率,这个数值下降,说明按揭边际的放松趋势,而且这种放松趋势是可以减少本身整体信用利率的干扰。详见下图。

图:房贷利率与整体贷款利率利差和房价变化

数据来源:Wind,嵩山论市

我们发现,2014年9月地产政策进入调控放松周期,几乎同步,住房按揭利率和整体贷款平均利率利差开始下降,直到进入2017年地产行业整体收紧。而2022年11月,地产信贷受到第一支箭的支持,整个个人房贷利率与整体贷款利率的利差明显收敛。

相比于上图的2014-2016年周期,当前的个人按揭利率相比于整体贷款利率,仍然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。当房贷利率相比于整体贷款利率形成更加明显的优势,按揭利率下降引发的市场预期改善会更加明显,买房者的整体负担会明显降低,有利于后续房价筑底。

④丨金融风险底:房价下跌、抵押物价值和银行息差

- 房价持续下跌会影响银行资产质量和利润水平

主持人:

  您之前曾经在嵩山论市周报中多次说过,相比于地产销售量,您更重视地产销售价格,因为价格直接影响了地产抵押物的估值中枢,更紧密地关联着金融系统风险。那从金融风险角度出发,您觉得房价筑底的过程是否会受到影响?金融监管是否会出于防风险目标,推动释放稳房价的政策?

1丨过往房价与按揭投放量、存量

我们通过复盘过往数据,就可以发现,无论是从个人住房按揭存量,还是边际单月、单季度的个人按揭投放量,其高峰期都和房价整体高峰期重合,基本上位于2018-2022年(2020年一季度疫情冲击除外)。而当前的二手房价,已经相比于高点有了整体上15%的下降。具体详见下图。

图:过往个人住房贷款存量和二手房价格

数据来源:Wind,嵩山论市

图:过往个人住房贷款季度投放和二手房价格

数据来源:Wind,嵩山论市

2丨抵押物价值与金融风险

房价下跌确实可能影响银行抵押物的评估值,如果房价持续下跌,可能会引发金融系统风险。这是因为当房价下跌时,房屋作为抵押物的价值也会相应降低,可能导致银行的贷款抵押物价值不足。如果这种情况大规模发生,银行可能会面临不良贷款增加和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,并推动银行的利润空间收窄,净息差下降,从而影响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。

不过好在中国与美国不同,银行通常不会主动触发foreclosure(止赎)。根据中国的法律法规和银行的一般做法,银行在处理贷款违约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,如与借款人协商还款计划、要求借款人提供额外的抵押物或担保等,以尽量避免止赎的发生。只有在借款人长期严重违约,且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解决问题的情况下,银行才会考虑采取止赎措施。

图:美国金融危机时期触发大量foreclosure(止赎)

数据来源:Wind,嵩山论市

然而,如果房价持续下跌导致大量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,银行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,并可能需要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来保护其资产。这可能导致金融系统的不稳定,并可能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。因此,监管机构和银行通常会密切监测房地产市场的变化,并采取措施来管理相关风险。

2024年一季度,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已经下降至1.54,大行净息差仅有1.47,整体上这也与房价下跌趋势一致。后续金融机构和监管预计对房价下跌的承受逐渐接近极限,重点城市房价的“金融风险底”很有可能在未来2年左右形成。具体详见下图。

图:银行净息差和房价变化趋势

数据来源:Wind,嵩山论市

④丨宏观底:城镇化、收入和货币财政投放

- 日本案例提供了财政货币联动与房价提振的重要案例

主持人:

  我们都知道,相比于整体宏观经济逐渐对地产脱敏的趋势,反而地产行业的修复和改善更加依赖于经济本身的回暖。在您看来,是否能从宏观经济的走势中,预判出来未来房价触底和反弹的信号?房价的修复需要怎样的宏观环境?

下面我简单从四个方面论述宏观经济和房价筑底修复的关系。

1丨收入与就业预期

央行最近的储户调查报告显示,中国居民部门对未来就业和收入的预期都在下降,而对于未来物价的预期反而在提高,尽管提高之后物价预期仍然在较弱的区间。

也就是说,在物价稳、收入降、就业难的预期下,自然是无法支撑后续居民的买房动力。

而在收入预期和房价预期没有改善的背景下,调控政策无法改善购房意愿,单纯的517新政也无法实质对楼市形成有效提振。从这个角度看,房价短期内筑底难度很大。

图:央行调查报告-收入、就业预期和房价上涨预期

数据来源:Wind,嵩山论市

2丨地产政策逻辑:房价增速与收入增速

中国调控的内在动因,是控制房价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。当房价增速接近或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时候,就会触发大的调控,2013年地产国五条,2016年930,都是在这个情况下发生的。而房价增速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且差距扩大时,可能会触发调控放松,2014年930放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详见下图。

图:房价增速、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政策周期

数据来源:Wind,嵩山论市

目前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房价增速,都出现了明显下行。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5%左右稳住,70大中城市的新房售价同比增速已经小于0,在这样的情况下,后续调控从周期化逐渐走向常态化,是可期的。而政策推演的终局,一定是在二线城市全面放松之后,最终一线城市全面解除限购。也只有这种层面的政策, 才能从宏观上帮助房价由一线城市率先开始筑底。

3丨房价背后的城镇化与公共财政支出

房地产景气度提升或者房价回暖,其背后的核心驱动力,最慢的变量是城镇化带来的新增城镇人口,最终形成商品房的核心需求。

中国的城镇化率每年的提升幅度已经小于一个百分点,对应我们总人口下降的背景,城镇化这个宏观大变量带来的整体房价回升难度比较大。

但是局部上看,部分地区仍然有较大的城镇化发展空间,包括中央大力支持的县域城镇化和城市集群,以及未来潜在土地要素释放带来新增商品住宅需求。

但是这背后有一个前提,那就是城镇化的提升需要公共财政的进一步支持,但是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仍然较重,而中央财政加杠杆的态度也比较谨慎,所以潜在公共财政支出的增长并不具备持续性。具体详见下图。

图:城镇化率、地方杠杆率和公共财政支出

数据来源:Wind,嵩山论市

4丨复盘日本房价反弹:货币+财政发力

而财政投放之外,宽松货币政策,特别是有效的数量工具,对房价的企稳和修复有明显的作用。这里我们通过日本案例详细做说明。

我们知道,日本90年代后,房价出现大幅下跌,整体下降幅度接近50%。而日本房价整体企稳重回温和复苏周期,是2012年之后的事情。而2012年这个关键节点,核心的变量是安倍推动货币宽松、财政宽松和产业经济支持的三支箭政策,特别是推动日本走“财政赤字货币化”道路,一定程度上加速的日本房价触底反弹。

这里我们使用日本房贷投放余额、央行持有的政府债务和东京房屋价格三个指标来看,2012年后日本财政赤字货币化,央行报表中持有政府的债权大增,银行信贷也得到了宽货币的支持,房价在更高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投放下开始修复,居民的市场预期得到了改善。特别是近两年在经济改善的背景下,日本房价上涨趋势也明显。具体详见下图。

图:日本信贷、财政赤字货币化和房价变化

随机内容